



隨著全球走進數字經濟時代,數據成為時代發展的“新石油”。從2020年首次將數據與勞動、資本、土地等并列,將其列為生產要素,到2022年發布“數據二十條”,初步形成我國數據基礎制度的“四梁八柱”……通過實施一系列政策舉措,我國已成為全球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最為活躍、最具潛力、環境最好的國家之一。
在政策加持、科技創新、產業需求的“多輪”驅動之下,大批企業積極投身數據驅動創新大潮,努力將流動的數據轉化為“燃燒的石油”,推動數字經濟、數字社會、數字政府發展進入“快車道”,在數字化浪潮中搶占先機、贏得主動。本期特別邀請中國電科數字經濟總師召集人鄭愛民,帶你領略大數據的魅力所在。
記者:2013年通常被認為是大數據元年,迄今已有十年。您怎么看待大數據在這十年的發展?
鄭愛民:我們現在叫大數據,以前可以稱為信息、情報等等?;ヂ摼W的誕生給世界帶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信息流通,人們驚喜的發現,當數據量達到一定程度,數據和數據之間的關聯,可以反映出某些意想不到的結果。所以,大數據概念從誕生伊始,就被認為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革命性意義。
十年來,大數據從概念走向實際落地,如今,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,已被正式寫入中央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。在整個發展過程中,包括中國電科在內的大批企業始終走在前列、積極探索,推動自主技術創新,激發數據要素潛能,促進大數據應用落地,促使政府治理水平、企業生產效率和人民生活滿意度不斷提升。
但是數據資源的價值還沒有完全釋放。2022年,《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》正式發布,從數據產權、流通交易、收益分配、安全治理等方面構建數據基礎制度,提出20條政策舉措。相信伴隨著相關制度逐步完善,未來十年,大數據產業將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。
記者:數據運行在后臺系統中,作為“幕后英雄”,老百姓直觀感受不強,您能否舉幾個例子,來加深我們的理解。
鄭愛民:能夠根據你的消費習慣和個人喜好,在購物平臺上為你推薦你可能喜歡的衣服,在音樂APP上為你推薦你可能喜歡的音樂,在團購軟件上為你推薦可能想要的美食……這些年,大數據技術在各行各業實現了廣泛應用,不僅促進了電商行業、金融行業、服務行業、生物技術行業等的現代化發展,在政府服務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
我們以集團公司承建的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為例。作為全國政務服務“總樞紐”,平臺實現支撐一網通辦、匯聚數據信息、實現交換共享、強化動態監管等功能,解決跨地區、跨部門、跨層級政務服務中,信息難以共享、業務難以協同、基礎支撐不足等突出問題。比如,2020年12月起,在平臺“跨省通辦”服務專區,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、失業登記等1000多項“跨省通辦”高頻事項和470多萬項在線辦理事項,面向企業群眾開放。如今,“看得見”的政務服務事項還在不斷增加。通過PC端、移動端APP等渠道,用戶能隨時隨地訪問國家政務服務平臺,體驗一鍵查詢和辦理的高效快捷。
這些服務能力提升,主要是通過后臺中數據聯通,實現跨系統、跨平臺、跨數據結構的協同合作,大幅提升速度效率。大數據通過改變社會組織運行方式,理順國家和社會治理的基礎數據,使得國家和社會治理更加透明、有效和智慧。
記者:從老百姓角度來講,最為關心的還是衣食住行、就業、醫療、教育等民生相關的問題。大數據在民生領域都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?
鄭愛民:服務行業數字化轉型,集團公司開展了很多實踐。以醫療為例,過去,我國城鄉醫療服務能力之間存在差距,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,縣域內尤其是偏遠地區醫療服務能力薄弱?;诖髷祿?、AI、云計算等技術,中國電科通過醫共體云平臺建設,幫助醫院全面梳理區域內醫療核心業務,打破醫療、醫藥、醫保之間的數據孤島,不斷優化分級診療體系,實現“首診基層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聯動、雙向轉診”的就醫新格局,保障群眾就醫需求。
在福建省三明市,我們探索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,實行醫?;鸫虬Ц?,“總額包干、超支不補、結余留用”,醫保結余可納入醫務性收入。同時,通過遠程會診,患者足不出戶,就能享受到省市縣專家的醫療診斷,幫助群眾解決看病難的問題,讓信息多跑路、群眾少跑腿,切實為群眾辦實事、辦好事。目前,我們幫助用戶所覆蓋地區縣域就診率達到90%、縣域內基層就診率達到65%,實現了資源和數據的雙重優化配置,讓縣域居民的就醫獲得感不斷增強。
這種獲得感,不僅在醫療領域。2020年初,全國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程并網切換如期完成,全國29個聯網省份的487個省界收費站正式并入“一張網”運行。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,意味著行駛高速公路可以“一腳油門踩到底”,有效提高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運轉效率。
高速公路深化改革的背后,離不開中國電科信息化支撐。中國電科承建“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部級工程”,并配合廣東、貴州、新疆等多地完成取消高速公路省界站項目建設,實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體化運營的高速公路網,借助數據推動我國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邁向現代化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依托云原生高性能數據庫強大分析能力,對海量數據進行高效率處理分析,實現億級數據秒級查詢,為賦能車流、物流、資金流、信息流高效作用開辟了新天地。
記者:通過大數據提高公共服務水平,看似簡單,其實背后需要具備強大的技術和業務能力。中國電科在這方面都具有怎樣的優勢?
鄭愛民:近年來,中國電科以大數據基礎技術、共性技術創新為突破點,通過頂層規劃,合理布局,不斷夯實基礎研究,提升數字服務能力,通過電科太極、電科萊斯、電科院、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等多家成員單位共同努力,在公共安全、社會治理、電子政務、新型智慧城市、司法、醫療、交通、制造等多領域開展大數據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工作,匯聚了多源數據資源,形成產業鏈布局,取得了顯著成效。同時,中國電科擁有大批首科、首專等專家隊伍,已在并將繼續深度參與國家相關部委組織的重大政策制度的制定、評估和論證,盡快為釋放數據價值掃清制度障礙。
奔赴山海,行則將至。中國電科將持續致力于大數據行業應用,致力于挖掘大數據潛在價值,見證數據的力量,力求為國家、為社會、為人民,帶來更大的福祉,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,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。